8月31日,山東大學“盈泉”特色小鎮社會實踐調研團隊前往西安市曲江文化產業國家級示范區(以下簡稱曲江)進行參觀和調研。在這里,隊員主要考察了曲江的著名景點、業態布局和服務配套等情況,以期將西安經典的“曲江模式”與新興的“特色小鎮”模式在文化旅游開發的優劣與特點進行比較。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曲江即被定位為西安市旅游度假區,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因為沒有投入,發展非常緩慢,土地也不值錢,總體上處于無人問津的境地。這種情況從2003年曲江開發的第一個項目——大雁塔北廣場正式開放后得到了改變,短短十天,來此游覽的游客總量就超過了百萬人次,萬人空巷的場景令學者驚嘆曲江新區城市運營的“魅力”。
隊員們從大雁塔南廣場出發,重點參觀了大唐不夜城文化藝術區。街區運用了明顯的時代性特征,來反映場所的唐韻氛圍。在貫穿園區的景觀大道中,分布著盛世帝王、歷史人物、英雄故事、經典藝術作品等九組主題群雕,立體地展現了大唐帝國在宗教、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至尊地位并彰顯了大國氣象。大唐不夜城作為一個大型的文化街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功能,建筑很好地做到了古今交融,體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同大雁塔的古樸很好地形成了統一。
隨后,隊員們又參觀了曲江書城等園區內的重要文化結點。通過一天的調研,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頗具爭議的“曲江模式”對城市發展及歷史文化保護帶來的作用與影響,也認識到了特色小鎮模式相比這種傳統文化經濟旅游模式所做出的繼承與創新。
(圖、文/杜晨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