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為期10天的廣州實地社會調研,筑夢廣州團成功完成了團隊預期的社會實踐目標,對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粵劇藝術博物館、西關老城恩寧路永慶坊街道改造以及紅專廠等等特色鮮明的不同現當代建筑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實地調研。
本次調研的主要旨在將桎梏于教室與課本的未來建筑師真正的拉入實際的建設環境,實際的建設項目中,真正的從圖紙中跳脫出來,去實際的感受真正的建筑,真正的設計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體量,怎樣的空間,怎樣的表皮,怎樣的建材等等等等。與此同時,本次調研也是團隊對于國內現當代建筑設計項目中建筑選材以及建筑施工環節會面臨怎樣的問題以及怎樣去積極有效的解決這樣的問題的一次探索,而這次探索對于筑夢廣州團來說無疑是十分成功的。
本次為期十天的調研,團隊將主要的調研重點放在了廣州大劇院與永慶坊的街道改造項目上,對于本次的社會實踐選題來說,這兩個項目無疑是最切題的。且不論項目本身對于空間趣味性,流線可行性等等方面的考究設計,單單從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環節對于設計項目的最終呈現效果來說,兩個項目可以說是一優一劣,對比十分鮮明。
廣州大劇院在選材方面選用了一種特殊的石材,并對于石材的形狀進行了非常細致的設計,但是這樣的設計卻并沒有達到最終的預期效果,或者說,本身在設計石材貼面紋理的環節就已經出現了問題。可是在團隊的調研過程中,發現大劇院的設計師扎哈在最初的設計設想中,對于建筑表皮的材料選用的為延展性更好的一種特殊的合金,可是在建筑的選才環節卻最終沒能入選最終的解決方案,這無疑是目前造成這樣的結果的一個根本原因。
隨著團隊的深入調研,發現在石材貼面的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多的錯縫,寬縫等等許多影響建筑最終美觀度的問題,而這些的問題本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問題,無疑是建筑施工的環節產生的對于誤差的控制不當。但是對于廣州大劇院這樣的一項“非常設計”,中國的工程師們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團隊也相信經過這一次的實踐,中國建造今后在世界上也能熠熠生輝!
而恩寧路永慶坊的街道改造無疑是國內目前許多的老城區改造中,最完善最成功的一個。對于舊改的項目來說,對于建筑選材,以及建筑施工這兩個環節就需要把控的更加精細。既要保證有新舊元素的碰撞,又要保證新的元素不會過分的沖擊舊的元素,將新舊達到完美的結合,來呈現老城區的新面貌,可以說是十分艱巨的任務,而對于建筑施工也是,對于老城區的老街房,要怎么樣才能達到最完善的保護,不至在施工環節將老城區的舊面貌破壞的一塌糊涂等等,這些都是永慶坊所面臨的十分艱巨的任務。
團隊在對永慶坊進行實地的調研過程中,恰逢恩寧路的二期改造項目正在施工,切身體會過腳手架下的環境,腳手架上的叮叮當當聲后,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這項舊改項目中,對于建筑施工的細節把控有多么的重要。這些在永慶坊的一期工程中我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新生的玻璃幕墻與老舊的紅磚青磚房屋彼此和諧的共生在一起,一側是鋼筋混凝土的民宿商店,一側是紅磚石墻的老街區,永慶坊的新舊碰撞恰到好處,但也讓團隊成功的感受到了永慶坊這條老街散發出的新的生命力。
本次的廣州之行,團隊對于真正的設計項目,真正的“落地”二字都有了非常深刻的感受,尤其是在8.16與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廣州部任和副主任的交流后,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對于建筑的選材,影響的不僅僅是建筑整體的美觀度,對于建筑整體的安全性,選材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再者,一種建筑材料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距離不同的天氣下也會呈現除不同的效果,這些都是在書本上所見不到的東西,對于不同的選材,對于建筑施工環節造成的影響也會不同,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以廣州大劇院為例就不難理解這樣的一句話。
廣州行,是筑夢團對于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的探索,對于廣州現當代建筑的調研,也相信這樣的一次機會能對今后的實踐過程有更完美的幫助。就恰如廣州大劇院是中國建造對于超異形建筑的一次偉大的探索,在施工的環節肯定也付出了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去調研相關的項目等等,最終也是一次非常完美的實踐。至此,筑夢廣州團赴廣州對“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環節對項目實施會造成何種影響”一題調研活動完美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