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7月15日,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澳門足彩
“江·泉·湖”調研團隊赴濟南、杭州兩地開展水體景觀設計調研活動。為了探索契合自然環境的設計改造,團隊一行人從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出發,主要針對水體景觀設計及其周邊場地關系、水體景觀中生態手段的應用、生物群落的分布及設計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及意義等方面,在濟南大明湖、曲水亭街、趵突泉等地,杭州西湖、太子灣公園等地開展了調研實踐活動。
在濟南大明湖和曲水亭街等地,團隊主要考察了水體景觀及其周邊環境關系。大明湖景觀周邊主要是亭臺走廊等園林建筑。經過團隊的調研分析,大明湖蕩漾碧波、清揚風荷等水體景觀與周邊建筑交相輝映,在空間上層次分明完美結合,在文化上展現了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在功能上圍繞明湖的走廊已經成為了重要休閑生活場所,在場地功能關系上走廊也為觀賞景觀提供了充足的視角。
在杭州部分的調查,是在西湖水域管理處等單位的幫助下進行的。上個世紀,在進行了周密的計劃之后,針對西湖水質景觀的改善工程開始。 7月11日,團隊前往長橋溪水生態修復公園,過去長橋溪是污水的聚集地。如今,這里的生活污水通過微生物的降解、化學和物理的沉淀之后,再被送入溪流之中。泵站和處理設施被隱藏在地下,而水中元素由修復后的生態系統自主調節。這一設計體現了造物與自然融合的理念。
在此次調研實踐活動中,團隊學習了水體景觀設計與自然結合的具體實踐方式,思考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啟發了在日后建筑設計工作中生態手法的運用,為貫徹落實可持續打下了基礎。 至此,“江·泉·湖”社會實踐團隊本次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雖然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句號,但絕非設計學習的終點,也并非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終點,團隊將會在今后努力學習,勤于積累,為生態保護設計規劃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