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院“SUBWAY ERA”赴北京/濟南/福州/海口城市地鐵規劃及建設情況調研團隊為期三天的濟南地區地鐵調研正式結束。
調研期間,團隊對濟南市已經洞通的R1號線,還有尚在修建的R2,R3線分別進行了調查,并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了解到了濟南地鐵的規劃設計,以及目前的在建情況。
濟南市今后將形成由3條R線、5條M線組成的“快慢結合、環+放射”式軌道交通基本網絡構架,遠景線網包括三條快線(R1、R2、R3),七條普線(環線、M1-M6)2020線網方案由8條線構成,分為快線(R線)和普線(M線)兩個功能層次,完整覆蓋“一城兩區”,增加居民出行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取得良好的網絡整體效益。快線包括R1、R2、R3共3條線,支撐帶型城市空間骨架;普線包括M1~M4、環線,形成覆蓋中心城的骨干網。 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第一輪建設規劃對R2一期進行調整M2線、M3線、M4線、R1線北延、R2線西延、R3線北延等8個項目km,共設車站143座;
團隊還了解到了濟南規劃修建中必須面對的地下水問題,對于泉城濟南來說,如何處理地下泉水與地鐵的共存問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所在,在R1線修建過程中采用了“地下水回灌保泉技術”,即施工中抽出的地下水八成都可以回灌到地下,極大地避免了地下水浪費。以地鐵演馬莊站為例,八個月施工期,可以回灌的地下水達576000方,接近半個大明湖的蓄水量。R1線地下段五個基坑綜合測算,回灌地下水量接近兩個大明湖。通過回灌,可以把抽出的地下水回補到下部含水層或工程場地外圍的含水層中。舉個例子,如果把基坑比作一個浴缸,回灌就是把從浴缸抽走的水回灌到浴缸外,以此保證這個浴缸范圍以外的地下水不會受到影響。
通過本次調研,“subway era”團隊對濟南未來的地鐵規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觸到了許多實際的地鐵施工知識,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儲備。(文、圖/畢春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