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山東大學“拂煦坊”社會實踐團隊赴人流較多的濟南各商場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較為熱心的調研對象進行了簡要的采訪,以了解濟南人對“四點半課堂”的了解程度和“四點半課堂”在濟南的開展情況。
上午8點左右,團隊成員分赴濟南各商場開始調研活動。雖然商場里人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調研和采訪。事實上多數人是不愿花時間做問卷的。經過十幾次碰壁后總結了經驗,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把目標主要集中于在電玩區等待孩子的家長們。這也更加契合團隊社會實踐的主題。
經過一天的調研和采訪,大家發現并不是所有家長都接受這種相對較新的社區服務模式。出于對教學質量和服務環境的擔憂,不少家長更愿意將孩子放在小飯桌這種花費更高的托管機構,或者干脆讓爺爺奶奶幫忙接送孩子。這促使團隊成員認識到“四點半課堂”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針于問卷和采訪中提到的問題,團隊的成員們進行了頭腦風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如果調查和采訪最終能提升“四點半課堂”項目的競爭力,減少父母們的壓力同時也讓孩子在課堂之外學到更多的知識,挖掘自己的興趣,那這個目的也就達到了。
通過這一天的調研活動,認識到孩子與家長之間關于“四點半課堂”的認同,這對此次調研活動有重大意義,也從中了解到濟南市的一個“消費”情況。
(文 王云飛 圖 邱雨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