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15時,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尋筑”調研團于騰訊會議舉行第四次線上分享會,對社會實踐成果進行匯報。隊長李一鳴主持會議,成員張王佳駒對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熟溪橋調研的相關內容展開分析匯報,成員宋嘯天、張鐘華、王軼以及指導老師谷建輝參與本次分享會。

熟溪橋橫跨熟溪,位于武義縣城中心,通濟南北,昔時為武義、永康兩縣和金華、處州兩府的交通要津,橋總長約140米,為重檐歇山頂亭閣廊橋,氣勢磅礴宏偉,設計巧妙,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筑中的一朵奇葩。1986年8月27日,《光明日報》報頭專欄將熟溪橋稱之為“我國現存古代橋梁建筑中的藝術珍品”。
在本次分享會中,張王佳駒基于前期的資料搜集與整理,根據熟溪橋的歷史背景、自身特點,從用途的轉變、不同主體的保護措施、保護中的不當做法等角度,對其在現代生活中的保護與融入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1989年,因其獨特的建筑價值與歷史價值,浙江省人民政府將熟溪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并在橋頭掛牌標明直接責任單位、直接責任人等信息;由于日本侵略軍侵占武義時,拆毀橋屋,以鋪鐵軌運螢石,熟溪橋也成為了抗日戰爭的重要歷史見證,被金華市人民政府列為金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實現對熟溪橋的全面保護,武義縣人民政府也發布了《關于保護熟溪橋的通知》以及《禁止占道設攤經營的通告》,維持游客秩序,規范商業活動的進行。
如今,熟溪橋已真正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晴天或是陰雨天,許多居民以及游客仍會前往這座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物,或是閑談,或是散步。在熟溪橋以及熟溪河上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更使居民增進了對這處古跡的喜愛,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百尺長虹鎖碧流,蘆汀荻浦凈寒秋……遙見船從橋下過,恍疑人向鏡中游。”古人徐俟召曾在《詠熟溪橋》中這樣寫道。遠眺熟溪古橋,建筑層次分明,構件線條清晰。粉墻黛瓦,碧水飛虹。氣質典雅,氣勢磅礴。

最后,谷建輝老師對此次社會實踐的分享進行了點評和總結。在肯定本次實地調研的細致性的同時,也提出了將古建筑落圖的建議,希望調研團能探究建筑與周邊的關系,并發放調查問卷,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在本次分享會之后,調研團的成員們得到了啟示,并確定了新的調研方向。
(文/張王佳駒 圖/王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