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工程軟件系召開了2025秋季學期備課會。會議由工程軟件系主任孫懷鳳主持,2025年秋季學期承擔工程軟件系教學任務的老師曹玉強、宋娟、章沖、盧緒山、曹弘毅、閆鑫、柳尚斌、張然、董英凱等共10位老師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圍繞新學期課程設計、教學安排及教學方法進行研討,重點討論和介紹了工程軟件的特色培養模式、教學+實踐的互動型教學模式、以及圍繞現代工程軟件開發的課程作業方式等。

孫懷鳳首先介紹了工程軟件專業2025-2026學年秋季學期的整體課程安排,并指出新學期課程將繼續堅持“軟件+工程”融合的培養理念,強化計算機編程與工程知識的交叉應用,注重課程間的銜接性與實踐性,確保各類課程既各具特色,又形成有機整體。他強調,各門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與成長路徑,通過合理安排作業、實踐環節和考核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思維。
在總體安排明確后,各位任課教師依次介紹了所負責課程的設計思路與具體安排,并就教學重點、作業布置、實踐環節以及與其他課程的銜接展開了詳細說明。本次共討論了6門課程及配套的實驗課程的教學思路。
● 《計算思維》將分為基礎篇(Python語法)和應用篇(概率分布、排序算法等),參考MIT課程大綱并進行本地化調整,突出使用計算機解決工程問題的思維,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與思考方法。
● 《人工智能導論》將涵蓋多種人工智能流派、核心方法及倫理議題,結合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框架展開教學,擬推行在線平臺進行作業布置、代碼類型作業的自動化評測。
● 《工程力學1》將聚焦靜力學部分,包含理論力學與材料力學,融入數值計算與案例分析,實驗課探索傳統實驗與數值模擬互補。
● 《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重點講授基礎數據結構與經典算法,并與計算思維課程形成內容銜接,前后呼應。
●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將以C++為基礎語言講述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原理與實現途徑,融合面向對象理念與CAD/CAE工程實踐,通過真實場景實驗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與工程應用能力,也為后續的CAD開發、CAE基礎課程打好基礎。
● 《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及其實驗課程將側重基礎概念講授,讓學生在學習軟件開發的過程中能夠對硬件有所了解,并能夠了解軟件與硬件之間的交互方式,在教學與實驗課中還將通過實際電路搭建、電路仿真分析軟件等進行測試。
本次備課會不僅是對新學期教學任務的統籌部署,更是一次針對不同課程進行“工程軟件化”設計的集中探索,體現了工程軟件專業“以工程問題為驅動、以軟件方法為工具”的教學特色。工程軟件系正以跨學科融合與實踐驅動為核心,構建貫穿基礎理論、核心技能與工程應用的立體化課程體系,讓學生在真實工程背景中學以致用、以用促學。
文:張然、張諾亞
圖:劉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