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封閉管理期間,在學校和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巖土中心黨支部嚴把師生思想政治關,帶領全體師生嚴守疫情防控管理規定,充分發揮校內-校外雙翼聯動作用,鉚足干勁,促進了黨建、教學、科研與學生培養等工作的穩步發展。此外,服務國家重大工程腳步不停歇,黨員沖在前,臨時黨支部充分展現戰斗堡壘作用,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思想教育用力,行動精準有力。收到封校管理通知,黨支部迅速反應,召開支委會細化工作部署,形成“支部委員+課題組長+方向導師”的責任制,針對省內外35個工程現場與實踐基地,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與安全管理小組,明確責任人與聯絡員,層級管理有保障。黨支部及時召開支部會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貫徹落實學校防疫政策,確保“防疫”根基牢固。

黨員有愛心,支部獻溫暖。封校期間,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面臨巨大壓力,尤其是對于長期駐扎工程現場的人員,家庭照顧方面存在很大顧慮。對此,黨支部組織成立了校外愛心小組,由李海燕、金青兩位老師擔任組長,迅速掌握職工生活、家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針對性地送出關心關愛,做足后勤保障。薛翊國教授捐獻一個月工資支持學校防疫工作、李利平教授捐獻5000元支持家鄉抗疫……,他們的關愛與行動,充分彰顯了巖土中心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擔當意識,形成良好反響。
多措并舉,學生培養不松懈。疫情防控期間,黨支部號召全體教師加強線上學生培養工作,營造“線上零距離”的良好氛圍,確保學生培養質量不打折扣。在支部號召下,全體教師通過談心談話、課題組會、科研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困難與訴求,引導同學們遵守規定、消除焦慮、努力科研,及時掌握學生科研動態,為學生提供實時、持續性、個性化指導。例如,許振浩教授課題組堅持開展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每兩周一次的小方向討論會和每月一次的課題組例會。針對畢業生,他每周組織畢業論文討論會,及時梳理論文思路、研究解決理論與技術難題,為學生制定了個性化培養方案,定期進行一對一談話指導等。通過這些方式,做到了“日常討論不間斷,學生培養不掉線”。
科研不停步,服務工程建設不留力。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香爐山隧洞地質條件復雜、突水突泥災害頻發、施工難度極大,被許多專家稱為“國內外綜合施工難度最大的隧洞工程”。黨員楊磊、聶利超教授及課題組成員深入一線,將辦公室搬到工程現場,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證當天發現的問題當天解決。課題組圍繞不良地質超前預報與突水突泥災害治理兩個方面開展科研攻關,采用自主研發的隧道地震波技術和激發極化技術,對突水突泥災害源進行探測,在注漿治理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為突水突泥災害治理和隧洞安全開挖提供技術支撐。

新疆察爾齊等三個煤礦采空區存在采空區積水等相關疑難雜癥,孫懷鳳教授課題組針對復雜地形區域開展了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團隊成員于2022年3月6日進場,開展野外數據采集,目前已完成探測面積5.2km2。疫情期間,許多地方的科研工作近乎停擺,但是LEEE小組的科研工作人員始終駐扎在工程一線,積極開展探測工作,為半航空瞬變電磁法在礦產資源和采空區探測領域開拓新天地。團隊成員翻山越嶺、踏雪布源、負重登高三百余米,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為煤礦安全開采提供有效指導,為邊疆生產建設提供技術支持,為國家能源供給戰略安全盡綿薄之力。

在新疆某引水工程現場的師生也做到了防疫科研兩手抓,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地攻克工地現場的技術難題。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等方式,與在校師生積極討論,梳理科研思路,積極推進校外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自疫情爆發以來,該項目施工一直面臨人員短缺、疫情管控難等諸多挑戰。但支部成員克服萬難,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作風,一人身兼多角色,及時查明了隧洞前方涌水通道的位置和規模,為隧洞安全施工提供了技術支撐。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巖土中心黨支部將大力發揚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模范作用,傳承“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精神”,潛心科研,積極進取,在學校防疫抗疫攻堅戰中發揮基層保障力量,為國家的科研事業添磚加瓦。
(文圖:何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