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26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臨時構件全回收基坑工程技術規程》(下稱《規程》)第二次工作會議暨征求意見稿研討會在濟南柏曼藝術花園酒店召開。《規程》編制各章負責人、主要編委參會,會議由《規程》主編、山東大學基坑與深基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土木工程系李連祥教授組織并主持。

李連祥首先向各位編委匯報了《規程》編制進展,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去年9月27日《規程》啟動會召開,經過各位編委努力,已經形成第三稿,本次會議將對《規程》文稿全面梳理,各章負責人輪流主持,逐條討論,取得廣泛共識,形成征求意見稿。
《規程》1、2、3章由山東大學牽頭編制,李連祥教授介紹了規程初心、總體架構,強調《規程》是我國低碳戰略下,對現行基坑臨時性支護、導致環境污染等諸多弊端的根本性糾正,《規程》重點應突出“回收”再利用目的。各位編委積極發言、討論,一致認為《規程》名稱應改為《基坑工程全回收支護技術規程》。對全回收支護結構、支撐結構和錨索涉及的“第2章術語”進行了系統梳理,精簡和優化了第3章“基本規定”,進一步突出了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實現基坑工程支護全回收的設計計算內容。
第二天的會議分別由編委、上海宏信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菊連博士,編委、中國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驥博士,編委、江蘇地基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家冬研究員牽頭,對《規程》的第4和5章、第6章、第7章的內容進行討論,形成了各章一般規定、選型、設計計算、施工檢測、回收與環境控制的統一架構,對設計、施工、檢測內容和指標進行深化。第7章監測、驗收內容應從“回收”環節深化,并進一步研究和制定適應回收要求的構件和成套技術。對存在問題責成相關章節負責人協調修改,并明確了完成時限。會議達到預期目的,對于加速、推動《規程》編制具有重要作用。
據悉《規程》得到業內廣泛關注,參編單位已達26個,來自上海、福建、江蘇、北京、天津、河南、江西、湖北、山東等省、市,委派的專家經驗豐富,均為業內地方權威,覆蓋基坑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檢)測各專業。《規程》預期10月形成“征求意見稿”。
(文:趙仕磊 圖:郭龍德)